2021/01/19

臺灣本色.大地之華-2021天染工坊染色創作展

臺灣本色.大地之華-2021天染工坊染色創作展

時間:2021/1/14~3/1(週二至週日)

地點: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3 F

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3樓 


天染工坊由南投縣天然染色傳承人陳景林及馬毓秀所設立,是一座以研究帶動教學與產品設計,以推廣友善大地的天然染織為職志的自營工坊。 陳景林與馬毓秀皆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,由於對纖維藝術的熱愛於1984年拜臺灣第一代編織家婁經緯教授為師,追隨學習編織工藝、織品設計、纖維材質、織錦畫等染織工藝逾六年。同時期又因曾參與和服經營者王勝男老師的課程,並参觀王老師經營的大屯織物公司,遂決定同時研究臺灣的天然染料,並自行採集試驗,經過長年田調與文獻研究,而逐漸復原了傳統天然染色技藝。

 

為了深入瞭解臺灣染織工藝的源流,我們毅然辭去美工科主任及美術編輯的工作,長期在國內外進行染織工藝的田野調查與染色試驗,從1989~99的十年間,投身於中國西南地區進行少數民族的染織繡與服飾工藝調查,不但獲得豐富的資料,也深化了傳統染織工藝知能。

 

1998年接受臺中縣文化中心的委託進行「找尋臺灣的色彩~臺灣常見的染料植物研試專案」,我們要從浩大林海中尋找臺灣本色,從採集實驗中逐漸建立天然染料的色彩體系,是個極為龐大的工程。所幸,從1984年拜師以來即養成了田調記錄的習慣,加上先前的研究累積,使得臺灣尋色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。執行了三年的研究案後,我們挑選出中、低海拔的126種重要染料植物,製作出1500多個色樣,並陸續出版《大地之華-臺灣天然染色事典》上下冊,作為推廣臺灣天然染色的基本教材。2014年再執行臺中縣編織工藝館的委託專案「臺灣經典色~天然染織的臺灣色彩研究案」,開發臺灣經典64色;2019~20年帶領宜蘭染團隊執行「宜蘭尋色研究計畫」,並於2020年底完成宜蘭縣66種天然染料之研究,開發1266個試樣,為宜蘭天然染色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。

 

三十多年來,我們也不斷地進行傳統染織的技術研究及當代工藝設計的銜接。馬毓秀的《四季繽紛草木染》出版,主要在引領天然染色的工藝入門與推廣;陳景林撰述《臺灣藝術經典大系工藝設計藝術卷-染織編繡巧天工》的目的,是在闡掦臺灣染織工藝的內涵與染織工藝家的貢獻;兩人合著的《潛質與新意—居家生活設計提案》著重於纖維材質透過天然染色製作,呈現當代生活設計的提案思維;而《纖維物語—纖維材質的探索與設計》的出版,則在探討纖維的資源開發、基礎組織、及結合紡捻、染色、編織等多元技藝的應用探索。研究開發之餘也投注很大心力在染織工藝教學上,他們兼顧造形、色彩、材質、技法、應用等不同層面的探討,並從學校設計教育與社會教育雙向推動臺灣染織的發展。

 

此次「臺灣本色.大地之華」的展覽,旨在呈現臺灣天然色彩資源的豐富性,並展現天染工坊經過三十多年的工藝墾拓,將絞染、蠟染、型染、夾染等傳統染纈技藝活化應用,不但在工藝設計上呈現與時俱進的新貌,更創作出別開生面的藍染山水畫作,將染色工藝推向更高藝術境界。

 

天染重視循環資源的利用,所有產出均為友善環境的綠工藝作品,除了研發使用天然色素,所用的纖維材料皆以天然的棉、麻、絲、毛及再生纖維為基質,生產色質優美的服飾、傢飾等工藝品,也創作高藝術性的美術作品,對臺灣天然染色與纖維藝術具有積極研發與推廣的熱情。希望這些源自婆娑大地的美質、美色、美形、美藝的染色創作品能給國人帶來一些美情、美意的啟發。

 


布料/後加工

天染工坊有限公司

 

布料/後加工

天染工坊有限公司

 

適用成品類型

 

布料類型

 

天染工坊由染織藝術家陳景林及馬毓秀設立,是一座以研究帶動產品設計,推廣友善大地的天然染織工坊。天染工坊重視環保綠工藝與時尚應用的價值,故所生產的產品都使用可分解性的天然纖維與天然染料染製而成,具有天然、環保、巧思、手作、感質、時尚等鮮明特色。近年天染產品屢獲選《台灣優良工藝品》,產品精美而時尚。

更多內容 ▼